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国内新闻>正文
国内新闻
召回成2007中国车市关键词
发布时间:2008-03-20    
      据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统计,自2004年10月1日《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正式实施以来,中国汽车企业召回缺陷汽车总计达134万辆。而2007年的数据显示,仅去年一年,召回事件就多达31次,涉及20家汽车企业的35种车型,共计60余万辆缺陷汽车被召回,数量接近三年总数的一半。“召回”一词不折不扣地成了2007年中国车市的“关键词”。

  2007年召回数量创记录

  来自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的数据显示,2007年内共发生31次召回事件,累计605078辆汽车,其数量破自2004年以来三年记录。日系车全年召回12次,占到了总召回次数的38.7%,全年召回车辆共计565657辆,占全年汽车召回总数的93.4%。欧系车累计召回14307辆,占召回总数的2.3%。其中德系车和法系车全年召回各5次,均占总次数的16.1%,德系召回车辆8006辆,占全年汽车召回比例的1.3%,法系召回车辆5717辆,占全年汽车召回总数的0.9%。以英国和意大利为代表的其他欧系车全年共召回4次,占总次数的12.9%;召回车辆584辆,占全年汽车召回总数的0.1%。去年美系车召回2次,占总次数的6.5%;召回车辆14980辆,占全年汽车召回总数的2.5%。

  从2007年的召回情况看,进口车共召回16次,所占全年召回次数过半,但召回数量很少。在去年16次涉及进口车的召回中,仅有1195辆车位列其中,只占召回总数的0.2%。自主品牌车全年只有1次大客车的召回,占总次数的3.2%;召回车辆115辆,所占全年汽车召回总数不足0.01 %。

  据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相关人士介绍,出现了一次性的大批量召回,这是2007年的一个特点。2007年3月19日,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决定召回部分雅阁、奥德赛和飞度轿车,共三个批次,涉及车辆528406辆,原因包括助力转向油管及固定螺栓、燃油泵继电器等方面的问题。

  受影响的召回在增多

  2004年10月1日《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正式实施以来,截至2007年11月,中国总计召回缺陷汽车134万辆,召回次数达103次。这是汽车召回实施以来最直观的成果。   

  据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相关人士介绍,在2007年,受管理中心影响的企业主动召回事件在增多。

  目前中国汽车召回的主要形式是有政府干涉的召回。三年多来,还没有出现强制召回的情况,都是企业主动召回的。从三年实施的103次汽车召回事件来看,在企业的主动召回背后,也有受缺陷产品召回中心影响的因素。一些企业是受到召回中心影响后,态度才从“被动”转变为“主动”的。

  “召回中心从媒体和广大消费者投诉中整理信息,对可能存在问题的车辆进行调查,然后告知企业。在2007年,大部分企业都能认真研究召回中心的意见,做出召回问题车辆的决定。这种受召回中心影响而召回的比例,在三年中呈直线上升趋势。”

  从召回效果来看,大部分企业均按时完成了召回计划,召回率达到75%以上,消费者满意度为94%以上,达到了预期目标。国家质检总局质量司司长孙波表示,这两组数据表明汽车召回制度得到了广大企业的认同和积极响应,并取得了极大的社会效果。

  消费者召回意识在提高

  据召回中心相关人士介绍,2007年汽车召回的另一个特点,是从消费者处获得的车辆缺陷信息在增多。

  如果一款车型存在缺陷,该从哪里获取这样的信息呢?据了解,缺陷产品召回中心的问题汽车信息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媒体的报道,二是广大消费者的直接投诉。

  “当发现车辆在使用中有问题时,消费者往往会先去4S店,如果4S店不能解决,他可能会直接给厂家打电话,再解决不了,消费者可能会向消协或媒体投诉。往往在找了一大圈后,他才会想到向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投诉。所以一般投诉到召回中心的问题,都是消费者找遍了各个部门,已经投诉无门、走投无路的问题。”召回中心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汽车召回制度实施的三年,也是我国消费者逐步熟悉、认识汽车召回的三年。从2004年召回管理规定刚刚建立时,消费者还不知道汽车问题还可以走这样一条设诉之路,到2007年召回中心每天的投诉电话响个不停,这表明消费者对问题汽车召回的意识在提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在提高。

  “尽管消费者投诉数量明显提高,但与通过其他途径解决问题的比例相比,来找召回中心的人还是少。对于汽车的缺陷问题,调查10例样本肯定没有调查100例样本的精确度高,所以如果能有更多消费者主动投诉到召回中心,这将对我们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大帮助。”召回中心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如果130万辆隐患车在路上?

  统计数据显示,一种车型的召回能减少此车型事故总数的20%。对于汽车这样一种结构复杂的特殊商品来说,哪怕很小的一点瑕疵,都可能带来安全隐患。比如长安铃木奥拓的召回只是因为螺丝松了,听起来似乎无关紧要,但在极端情况下却有可能引起爆炸;北京现代的召回理由更简单,只因为部分伊兰特和索纳塔的点火开关内部零件尺寸不符,然而这可能导致启动时点火开关非正常工作,烧毁启动电机。

  从中国召回三年的效果来看,在103次召回事件中,平均有75%以上的问题车辆都被及时召回了。

  134万辆存在安全隐患的汽车被召回了,试想一下,如果这134万辆存在安全隐患的汽车没有被召回,继续行驶在道路上,那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仅从这一点判断,我们完全可以认为,我国汽车召回制度的实施是成功的。

  “不召回才是不正常的”

  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有89%的汽车消费者认为“召回是企业负责任的表现”。从销售数字上看,绝大部分汽车在实施召回之后,其销量并未受到影响。“消费者对召回的正确认识是召回制度顺利实施的有力保证。”国家质检总局质量司副司长汪立昕如是说。从2004年第一例召回事件所引起的恐慌,到2007年消费者对召回的普遍认同,中国消费者对汽车召回企业的认识正在发生着转变。

  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汽车召回部负责人王琰认为,汽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产品,涉及上万个零部件,而这些零部件又是由成百上千个配套厂生产的,而且汽车的使用环境千差万别。尽管各大汽车制造厂有着非常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但是,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还是难免出现一些妨碍安全的问题。“少量汽车出现一点安全缺陷是难以避免的,一般与汽车制造水平、产品质量的高低没有必然联系。所以汽车召回并不是什么可耻的,而是企业诚信的一个体现,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体现,这个观念一定要改变。”王琰认为,召回是正常的,不召回才是不正常的。

  “召回未必是坏事”

  从企业对汽车召回的认识来看,三年间也经历了一个从陌生到熟悉、从担心到支持的过程。如今,企业已经认识到,对缺陷汽车实施召回是汽车制造商对社会和广大消费者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2007年广本53万辆召回事件为例,尽管花掉了3.3个亿的召回成本,但通过召回完善了产品的设计、制造,同时证明了广州本田是负责任的企业。反之如果逃避责任,不仅不能消除负面影响,反而会大大损害企业形象。

  “召回未必是坏事,反而应该成为企业解决产品缺陷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最好方法。召回缺陷车辆,可为企业避免一系列索赔和官司,这不仅更省钱,也有利于品牌和企业的长久发展。”缺陷产品召回中心一位相关负责人认为。

相关公告
    • 53ace3257c44cbd6c81ca1fc60c388f.png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023年全国...
    • 图片新闻蓝底- 副本 - 副本 (3).jpg两部门联合组织召开加强新能...
    • 图片新闻蓝底- 副本 - 副本 (2).jpg第十四届“守护儿童安全 远离...
    • 图片新闻蓝底- 副本 - 副本.jpg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022年全国...
    • 图片新闻蓝底- 副本.jpg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启动...
    友情
    链接
    关于
    我们

    版权所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

    京ICP备2024053723号 备案号: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1691号


    关闭